每天分享多一些


引言

曾經有統計說,一般香港教會能發展至150人,我們證基堂也不例外,如果我們將所有聚會加起來,我們大概有140人恆常出席聚會。但能否再發展下去呢?普遍來說,300人的教會是一個關口,能夠衝出300人後,教會就能夠有持續的增長。經過分析,得出的結論是和資源有關的,所謂資源,並不是指物資上的資源,而是人力資源。當人數發展至超過100人後,弟兄姊妹之間就往往會有一個疏離感。以前你可能全教會的弟兄姊妹你都認識,但現在你可能不難找到一些你叫不出名字的弟兄姊妹。


容易枯乾

於是,因為要兼顧到較多的人及群體,所以教會會發展出很多事工。這個時候,我們往往就要鼓勵弟兄姊妹起來事奉。然而,弟兄姊妹普遍都有自己的學業或工作,故他們大多只能兼職教會的工作。其實,這本是美事,因為弟兄姊妹都能透過事奉成長,學習如何在教會互相服侍及實踐基督的愛。但香港的工作環境較為異相。根據企業顧問公司 Grant Thornton 調查顯示,去年有 57% 全球企業主管感到工作壓力,較 04 年增加了 39%,香港排行第 5 位。最新的統計數字,就是平均香港人用了8.5的時間工作,只有1.5的私人時間。最慘這些工作並不單單忙碌,而且有很大的壓力,要孭鑊。政府高官要問責,而一般員工又會互插,很辛苦。而且還要增值,晚上又要持續進修,這種繁忙的生活,對一般弟兄姊妹來說,很容易枯乾。

事奉拉扯

其實證基堂和一般100多人的教會,面對著同一個問題。因為面對著事工的要求,有恩賜的弟兄姊妹都拉得很緊,很多事奉都無法有弟兄姊妹更替。最慘是有部份事工無法減省,有次傾偈鄧先生說過,我們這些小堂會,「稍有果效就要繼續做,有大果效就要瞓身做。」所以我們需要很多弟兄姊妹去做導師、組長。不過,長期下去弟兄姊妹就會疲累、枯乾。這樣一來,事奉雖然可以造就人,但同時間亦可以倒跨弟兄姊妹。到底怎樣才能讓弟兄姊妹能在這超級繁忙的環境中,源源不絕地有力量呢?讓我們一起藉著來10:19-25去探討一下我們支援網絡的課題。



跟弟兄姊妹分享分擔

面對這個困局,希伯來書的作者,鼓勵我們要有恆常的教會生活。25節,「你們不可停止聚會,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,倒要彼此勸勉,既知道那日子臨近,就更當如此。」這裡所指的聚會(ἐπισυναγωγή)是指崇拜聚會,不過這節後半部份,指到我們也要彼此勸勉(παρακαλέω),這個就是指到團契、小組等聚會。換句話說,我們不應停止恆久參與崇拜及團契聚會。


不停聚會

你可能會問,我已經忙到死去活來,居然仍叫我不可停止聚會,甚至不單返崇拜,連團契、小組都要去?希伯來書時代的信徒,有大逼迫,有人變節,也有人失卻了當初的信心。對他們來說,當下的困難是相當具體,所以,希伯來書的作者鼓勵他們有一起崇拜及團契的機會,讓一班信徒能夠聚集,一起受激勵,一起親近神,以致可以同心去面對這些困難。同樣,現代的我們,就是因為生活忙碌,我們很容易被我們的工作、責任牽著走,我們就是靠著團契、小組,將自己的重擔分享,讓其他弟兄姊妹一起共同面對,一起代禱,才能不被這些工作、責任牽著走。如果聚會讓人勞累的話,反而我們應該去問一個問題,就是我們的小組、團契的分享是否不夠深入?

互相關心

我們怎樣在教會裡同心面對大家所面對的困難呢?24節「又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。」這裡驟眼看去,有三件事:彼此相顧、激發愛心、勉勵行善。但事實上,在原來文字上,彼此相顧的方法,就是激發愛心、勉勵行善。激發愛心(εἰς παροξυσμὸν ἀγάπης),就是對身邊的基督徒付出關心,就是動之以情。而勉勵行善(καλῶν ἔργων),並不是指一般的行善,而是對身邊的基督徒那種關愛的表達,即是付諸行動。換句話說,這裡是指到我們對身邊的人的關心。

領袖困難

我們很容易聯想到,我們須要關心一些初信的朋友。這個固然,初信的弟兄姊妹,信仰根基未鞏固,很容易隨著這個世界的價值觀牽著走。然而,即使信仰較成熟的、又或是教會的領袖,都一樣會有這些信仰危機。因為責任越來越重,公司經常加班,一會又會有一些無理取鬧的人出現,又要想辦法去應付,又要顧家,又要預備事奉。在這些痛苦的情況下,若事奉又不見效果,有時都會很沮喪。可能有一日捱不住後,甚至有可能懷疑信仰的真實。

會眾皆
領袖

所謂教會領袖,不一定指到牧者、執事,原來我們每一個人,都會成為某些信徒的領袖。比較清晰的,我們有服侍小組、門訓師傅、各組長、各導師等等。但原來我們教會都有很多不清晰的領袖,因為我們的生命,或多或少都在感染著身邊的人,或多或少都成為身邊朋友的模範。

領袖乏力

剛剛提過那個統計,為何一般教會發展至100多人,增長就開始停頓呢?其中一個原因其實就是教會領袖開始乏力,甚至要退下事奉的崗位。事奉有時可以讓弟兄姊妹成長,但有時又可以拆毀弟兄姊妹。有時對弟兄姊妹來說,事奉可能變成大逼迫。所以,我們除了要鼓勵初信的弟兄姊妹外,也要鼓勵一些教會領袖,對他們表達一些關愛。

表達需要

不過要讓平信徒有機會關心一些教會領袖,並不是易事。所以,作為教會領袖,可以分享更多自己的需要。以致激發到其他信徒的愛心,可以互相有一個關愛的表達。原來要激發愛心的方法,很多時是我們主動表達我們的需要、困難及掙扎。事實上,要平信徒去主動關心牧者、教會領袖並不是容易事,所以教會領袖可以多分享他們的重擔。大家看到有需要,就會更容易激發大家的愛心。讓其他信徒可以為你祈禱,為你寫書籤,並從你的掙扎上學習成長。

不要強者

有時我們的表現太強,反而沒有機會激發其他人的愛心。你不分享,弟兄姊妹就很難為你禱告,很難去關心你。原來分享自己的困難、需要,也是建立弟兄姊妹的方法。在《超人》這齪電影裡,女主角分享了一句:「我不需要一個英雄,我只是要一個愛人。」同樣教會不需要英雄(除了耶穌),但教會需要一些人願意分享他的掙扎,以致全群可以一起守望。

應用

當然,作領袖的,可以分享的事情,可以多些分享。有一些事情是不能跟弟兄姊妹分享的,可以跟弟兄姊妹說:「最近我有一件事情,壓在心頭,不知怎樣解決,請大家為我禱告。」相信弟兄姊妹會明白的,會為你禱告。而所謂勉勵行善,是一種外顯行動,我們可以做出面,讓對方很具體感到你的關心。你怕尷尬的話,你就單單上前說一句:「我會為你祈禱。」我們一班領袖是能夠明白的。我們要學習表達,無論分享,無論對人的關心,都要學習更多的表達。



跟神分享分擔

無論上面提及的激發愛心、勉勵行善,又或參與教會聚會,目的只有一個,就是要弟兄姊妹無論如何都要連結於神。19節,經文提醒我們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,以前有一塊幔子隔著人們與至聖所,以前只有大祭司一年才可以進入至聖所一次。但現在,20節,耶穌自己就是那條幔子,只要透過耶穌基督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直接進入至聖所。所以,22節,我們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。通常這段經文的焦點,我們會放在人可以直接與神溝通,但同時我想強調的,就是22節,我們應該要存著誠心和信心來到神面前。


誠心=
講心事

什麼是誠心(μετὰ ἀληθινῆς καρδίας)?連結於神不外乎靈修、讀經、祈禱,然而,誠心地來到神面前,就是要跟神講心事。充足的信心(ἐν πληροφορίᾳ πίστεως)相信不難明白,但實踐就很難。正如存在主義學者都不躍而同指出,眼前的問題永遠是最具體的,即使是芝蔴綠豆的困難,但也是當下最具體的,甚至有力量否定你過去所經歷神的一切恩典。所以你昔日能得勝,不代表一生一世都可以得勝。所以,如果要有充足的信心,就一定要當下連結於神。而當下連結於神,就要用誠心來到神面前。

公禱

剛剛提及,誠心來到神面前,就是要跟神講心事。跟神講心事並不是容易事,雖然我們教人禱告,我們通常會說什麼都可以跟神講,但越返教會久,你越會操練到一些標準的禱告Pattern。例如:親愛的天父,感謝你……跟著一堆感恩清單;求你赦免我的罪……跟著一堆認罪清單;我求你……跟著一堆祈求清單。日子漸久,連自己的私禱也會用這種形式去禱告。

誠心=坦然

這種禱告,我不敢說不誠心,但不夠入心。誠心的禱告,是可以抒發內心的掙扎、情緒、感受的,甚至可以向神控訴,將心底裡的不滿、冤屈,傾心吐意的表達出來。我們可以好像耶穌一般,大喊「你為什麼離棄我?」你可以質問神,你可以如約伯、約拿一般,向神發出心底的掙扎、不明白。所謂誠心的禱告,並不是指敬虔的面孔來禱告,而是能坦然與神一起面對自己。

吞吞吐吐

如果我們心底裡有問題,心底裡有不相信的地方,心底裡有質疑的地方,都向神吞吞吐吐,好像很難為情的樣子,最後以恭恭敬敬的態度向神禱告的話,這對屬靈生命來說反而沒有成長。我們中國人自古對神的觀念都是恭恭敬敬,神聖不可侵犯,這確是好事。但同時間我們亦應該效法猶太人、效法希伯來民族那種與神一起坦然與神相處、角力,也能讓我們增加對神的認識。

個人見證

有些時候,事奉不太如意,又或是太多突發事,有時也會稍微影響心情的。於是放工走去巴士站時,都會跟神說一句「很累」,有時我又會問神「為何會這樣?」有時又會問神「我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?」甚至有時我會問「為何會發生在我身上?」你可能會問,「傳道人都會做這些禱告?」我可以答你,傳道人和大家一樣,也會和神的心意角力,也會對神存有疑問,一樣會對神有很多的不明白。問題是,我們仍願意跟神坦誠面對,藉著禱告去認真處理,還是放在一邊,避開這些問題?甚至避開親近神。

靈命可以
反覆向上

雖然有不少弟兄姊妹認為靈命是有起有伏的,但我仍然相信靈命是可以反覆向上的。不錯,生活的際遇一定是有起有伏,有時順境,有時逆境,但靈命並不一定與生活的際遇掛勾。即使有很多不如意,心裡有很多不滿,但我們應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,坦然將這些不滿跟神分享,甚至可以好像約伯一般,跟神對質,將不滿跟神攤牌,甚至可以好像約拿般與神鬥嘴。這種和神的角力,並不是不屬靈,反而是非常屬靈,坦誠面對自己及神,對屬靈生命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。

神是信實

跟著當然留一些空間給神,讓神親自工作。第23節,這裡提到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(πιστός)的。這裡的應許(ἐπαγγέλλομαι),並不是說神一定會直接回答你問題,也不一定會直接幫你解決你的困難,但神應許了會和你一起渡過,一起經歷,一起分擔你的困難。只要你仍然有心追求,神也會讓你看到神的腳蹤,神也會讓你看到神怎樣帶領你。所以22節,我們仍然要存著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。

信實=不變

23節說神是信實的,所謂信實,就意味著神不會改變。我們的環境會改變,困難可能越來越大,但神從來不會改變,無論任何環境,祂應許與我們同在。在合適的時間,神就會給予我們答案。不過,這個答案不一定你能想像得到的。正如約伯,他質問神很多次關於受苦的問題,但神一節都沒有答他的問題,反而用了很多篇幅,告訴約伯由始至終祂仍在掌管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律。雖然神沒有正面回答約伯有關受苦的問題,但神用另類方式,親自彰顯祂大能的榮耀後,約伯已經重新得著力量。所以我們坦然面對神、質問神之餘,不要放棄觀察神奇妙的作為及倚靠神。

伊琪見證

有一個人,叫張伊琪,她是伊利沙伯醫院感染控制組護士。在SARS期間,她因為經常進出全醫院各病房,患了非典型肺炎也不知道。在2003年3月底,她發冷、發燒、頭痛、腰部酸痛,開始知道自己患上SARS,於是開始住院。

向神埋怨

於是第二天她就始向神發脾氣,當時,她的心充滿苦毒,她這樣禱告:「神為何要我受苦?我犯了罪?您要我所做的我也盡力去做!神為何不理我?神丟下我一個!愛神要這樣,我不敢愛神了!」一方面很辛苦,一方面知道不應罵神,但我要神知道我的想法。我想不理神不再禱告,但我又怕痛,我知道祂是真實的,若祂放我在這樣的環境,祂一定有足夠的恩典。縱使心裡不願,但仍然認罪、禱告學習這功課。

水腫

但是好景不常,這隻藥的副作用實在難奈,它令人體內的鉀降低,結果她又要喝超級難飲的鉀水,喝完個個都想反胃。而且她也有嚴重肚瀉,後來自己水腫得很緊要,睡醒後重了十磅,開始吃不到鹹的東西,舌頭上會自動分泌鹽份,連吃橙或朱古力餅乾也是鹹的。於是,她心中開始又想埋怨神。後來要轉藥,要注入大量類固醇,這意味著原先的藥(Ribavirin)醫不好她,又少了一個痽癒的機會,於是她又埋怨神,「既然這種藥不能醫好我,為何不乾脆一開始注入大量類固醇呢?」

決定放棄

後來,她水腫情況惡劣,呼吸極困難,要請物理治療師教她呼吸,沒有氣力發聲,甚至不能入睡。她跟神禱告:「我要放棄了,請您替我插喉用呼吸機吧,我已經支持不了,您從死裡復活也只不過三天,而我的『谷底』也不知多少天,神呀!求您憐憫我!」禱告後,她居然可以入睡,還發了一個夢,見到神給她一份小禮物。

迴光反照

睡醒後,她發現沒有小禮物,很失望。她覺得成個人十分暈眩,好像一個靈魂漂浮,她還以為自己死了。然而,她嘗試起床,居然可以不用氧氣,居然可以刷牙洗臉,又可以有力做深呼吸。她不敢相信自己突然可以做多這麼多東西,心裡突然好懼怕,以為迴光反照。後來神讓她想起一段經文:「愛裏沒有懼怕。愛既完全,就把懼怕除去。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。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。」(約一4:18)於是她又不再懼怕。這時她禱告:「那我為什麼要怕?神呀!原來我由信主到現在也學不到一點不懼怕,那麼我什麼也不理,主呀!我要安躺在您懷中。」

奇蹟康復

突然,她覺得全身放鬆,從未試過這樣舒服。她睡了大約兩小時左右,在這段時間,不知為何,突然很多醫護人員走過來,他們做什麼我也不理,只管睡覺。睡醒後,十分精神,已經常常下床,只間中用氧氣,並且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。結果,她奇蹟地病好了。

誠心禱告
=>親近主

經過今次,她是更加渴想神,更想多作主工。她說:「若再問我,神今次要我先受苦,要我去經歷,就是為了成為別人的祝福,我願意不願意?我心中答案是:願意!我從來未與神如此的親近。」1原來一個誠心的禱告,加上充足的信心,就能夠幫助我們更能親近主。



總結

在團契人生年的總結中,「分擔」,我們平日已經講得很多,但其實分享也是非常重要。我們能坦誠分享我們的掙扎、困難、軟弱,就能激發弟兄姊妹去成長,甚至藉著禱告或具體行動去分擔你的困難。我們嘗試多在小組或團契裡分享多些掙扎,有些很難告訴人的重擔,可以找一兩位很信任的,去跟他分享,讓其他弟兄姊妹可以守望你。同時我們也要坦誠跟神禱告,將你的掙扎、將你對神很多的不明白,去向神禱告。希望能做得更多有血有肉的禱告,以致能有更深的經歷神。希望這種更新,能夠幫助你去面對繁忙、枯乾的生活,雖然神未必讓你不忙,但神應該會和你一起面對這些掙扎。

註腳

  1. 伊琪見證分享,2006年11月10日,<http://www.joannatse.com/site/modules/sections/index.php?op=viewarticle&artid=3>.

分享問題

  1. 你覺得生活艱難嗎?你覺得事奉辛苦嗎?
  2. 你覺得小組、團契的分享深入還是表面呢?你覺得跟弟兄姊妹分享你的掙扎容易嗎?你覺得參與團契、小組是浪費時間,還是真的幫助到你分享掙扎嗎?
  3. 你覺得你可以做什麼去建立更信任的環境分享呢?
  4. 你可以如何表達你對教會領袖的關心呢?(教會領袖包括在你身邊對你有影響力的弟兄姊妹)
  5. 你的禱告生活是清單式禱告,還是可以坦然跟神對質呢?你對神有沒有什麼不明白或質疑的地方?你能坦然跟神分享這些質疑嗎?
  6. 你覺得神聽禱告嗎?你的禱告有信心嗎?
  7. 你禱告後有留意觀察神的作為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