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找神蹟之旅


引言

曾經有人說過,「如果人沒有尋找夢想的動力,這個人就一早已經死了。」我覺得這句說話很有意思,如果一個人太習慣生活,如果一個人太容易與世界妥協,如果一個人欠缺了尋找夢想的動力,他的生活可能就不太有意思。同樣,一個基督徒如果沒有尋找神蹟的動力,他的靈命也同樣已經死了。我更可以這樣說,當我們成為基督徒的同時,本來就是要開始我們尋找神蹟之旅。願意我們透過約6:1-21,去看看我們為何及如何去尋找神蹟。


經文角色

在約翰福音中,分別有七個神蹟,並且七個「我是」(ἐγώ εἰμι)。而這段短短的經文中,已經記載了兩個神蹟,照計數的話,五餅二魚及耶穌履海是第四及第五個神蹟。而最有趣的是,這兩個神蹟目的是帶出第一個「我是」,也就是下文提出的「我是生命的糧」,不過這是教會年下星期的經課,在此略過。

五餅二魚
大要

在這段經文中,記載了兩個神蹟,這兩個神蹟都是很出名的神蹟,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。第一段是出名的五餅二魚,有一班人因為耶穌醫病的神蹟,就跟著耶穌來。耶穌問腓力怎樣可以填飽這五千人,腓力回答這是冇可能的事。結果有個小孩,帶著五個餅及兩條魚,於是耶穌用這五餅及二魚,分給了所有的群眾吃,不但夠大家吃,而且居然剩下12個籃子的食物。

耶穌履海
大要

第二個神蹟,是記載耶穌履海。在晚上,門徒在船上,耶穌仍未和他們會合。誰不知突然狂風大作,整個海面都翻騰起來。這個時候,耶穌在海面上走,在門徒面前出現,門徒在黑暗的環境,看不清楚,所以很害怕。耶穌跟他們相認,結果門徒認出祂,便接祂上船,最奇怪的是,一接耶穌上船後,船便即時到達了目的地。



神蹟使人認識神

簡單介紹了故事後,就讓我們看看神蹟有什麼用。神蹟在原文,其實意思是記號(σημει̂ον),記號就是要讓人從一些物件,看到另一個事情。同樣,神蹟就是要讓人透過一些事件,去認識到神,又或是透過神蹟,讓人去認識到耶穌基督就是神自己。所以首先讓我分享,神蹟能夠使人認識神。


認出先知

這兩個神蹟,都讓眾人及門徒看到,耶穌基督自己就是神。當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後,第14節,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五餅二魚的神蹟後,他們就說:「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!」根據申18:15,18,將來會有一個先知,好像神自己,又好像摩西,會來到世上,這也就是以色列人一直仰望的彌賽亞。原來當耶穌行了這個五餅二魚的神蹟後,以色列人就因此認出耶穌就是他們一直等待的救世主,而且,這個耶穌不但像摩西,而且比摩西更厲害,因為下文解釋,耶穌所賜的不但摩西的嗎哪,而是生命的糧,吃了能永遠不死。(約6:49-51)在此我們看到,五餅二魚的神蹟後,眾人認出耶穌基督就是神本身。

掌管自然

同樣,耶穌履海的神蹟,亦使門徒認識到耶穌基督就是神。因為這個神蹟彰顯了耶穌基督是大自然的主,讓門徒認識到耶穌是掌管大自然的神。

表達屬性

當然,這兩個神蹟都是超自然的。不過,我們今天生活,其實也有不少神蹟,雖然不一定是超自然的,但總會發現到神一直在我們身邊,讓我們看到祂奇妙的作為。我們教會有一個傳統,每年的年底都有感恩見證祈禱會,讓弟兄姊妹一起數算這年經歷神的恩典。其實裡面所分享的,都是弟兄姊妹見到的神蹟。不過我們今天學習一件事情,就是從神蹟中學習表達神的屬性。昔日以色列人看到五餅二魚的神蹟,就說得出耶穌就是那個先知。今天我們都要學習,見到神蹟時,可以表達出神的屬性。

開場白

可能大家有很多機會在團契或不同的聚會裡分享見證,我們可以在分享的時候,學習一句開場白。例如,「我今天想和大家見證神是供應我需要的神」,又例如,「我今天想和大家見證神是醫治的神」,又或者,「我想和大家分享神是一位安慰人心的神」,又或是,「我今天想分享神是一位偉大的神」。然後才開始分享你所見到的神蹟。嘗試在見證神的同時,可以表達出你所認識的是一個怎樣的神,這樣能更豐富及更具體地加深你對神的認識。

逾越節

神蹟使人經歷神

神蹟除了可以客觀認識到神的大能外,同時神蹟也可以使人主觀地經歷神的同在,神蹟使人經歷神。在五餅二魚的記載中,第4節提及到這是逾越節的時候,這短短一句,不單表達了這個神蹟發生的時間,也要表達出這是一個神同在的神學。在舊約中,逾越節代表著神向以色列人的拯救,而在新約中,逾越節亦代表著基督救贖的高峰,就向十架之路。而約翰福音本身,亦很強調逾越節的角色,在此不宜討論太深。不過很明顯,單單這章亦表達出神蹟是要讓人去經歷神的同在。


腓力

五餅二魚的神蹟,在四卷福音書都有記載,但惟獨這裡有放置腓力的記載。第6節,耶穌要試驗腓力,於是第5節問腓力如何可以餵飽這五千人。儘管腓力冇辦法知道耶穌的心意,但無疑對腓力來說,在這五餅二魚的神蹟中,大大的經歷神。腓力不是被動的看著耶穌施行這個神蹟,而是有份參與,向耶穌提出他的看法。然後親身見證著他的看法錯誤,看到人的看法很藐小,以致看到神的無限,耶穌的大能。

我是=神

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中,約翰用了逾越節來表達神同在的觀念。在耶穌履海這個神蹟中,在20節中,耶穌用了「是我」這個字來表達神同在的觀念。其實原文這個字是「我是」(ἐγώ εἰμι),如果熟悉舊約,其實「我是」是神的名字,在出3:14中,神曾經自我介紹,說自己是「自有永有」(אֶהְיֶה),其實「自有永有」這個字,應該譯為「我是」,耶和華昔日介紹自己的名字時,叫做「我是」,而這裡耶穌又用「我是」來稱呼自己。換句話說,當門徒很害怕的時候,耶穌對他們說:「神呀,不用怕!」亦正因此緣故,門徒在21節就很興奮,很開心地接耶穌上船。

經歷同在

這兩個神蹟,都讓門徒經歷到神的同在。這兩個神蹟,不但使門徒理性上知道耶穌基督是神,門徒自己在感受上,也對神有特別的經歷。在五餅二魚中,腓力和安得烈很明顯經過思想的衝擊,親身體會到自己的藐小。而一班群眾,亦親身經歷到神蹟為他們填飽肚子的感覺。在耶穌履海的神蹟中,門徒們因為狂風大作而感到害怕,再見到一個鬼影在海上飄時,更感恐懼。但看到耶穌履海的神蹟後,他們由害怕變成歡喜。門徒們很明顯地經歷神的同在,而克服他們內心的恐懼。

主觀經歷

所以當我們分享神在我們身上奇妙的作為的時候,我們要學習,不要單單分享那些奇妙的工作,也要分享到你主觀地怎樣經歷神。何謂主觀經歷神?一、就是嘗試表達出一些感受;二、嘗試表達出你和神之間的關係。

感受

怎樣分享感受呢?例如在你分享見證的時候,可以說「我感到人生有了希望」,「我感到滿有喜樂」,「我感到很釋放」,「我當時很感動」等等。你不要以為分享這些感受很容易,我們都市人如果要懂得有效表達這些感受,是需要特別訓練的。可能姊妹會比較容易,弟兄普遍都會感到困難,但我們要嘗試學習去表達這些詞彙,學習如何表達感受,使到你所見到的神蹟,能使你能更了解自己的感受。

和神關係

怎樣分享和神之間的關係呢?例如:「我感覺到神很愛我」、「我覺得和神一起很甜蜜」、「我經歷到神原來由始至終都沒有離棄我」。這類字眼,能使我們加深我們對神之間的關係。

神人工作

神蹟需要付出信心

我們分享見證時,可以多分享我們認識到神的屬性,多分享我們經歷神蹟時的感受及過程中和神的關係。不過以上所說的,都是經歷了神蹟後的默想或分享。然而,我們怎樣去經歷神蹟的過程呢?最後,我想分享的是神蹟需要我們付出信心。神是大有能力的神,祂自己可以做世上所有的事情。如果神要施行一個神蹟,祂大可以自己做,但整本聖經中,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實,就是神喜歡人一起參與神蹟,需要人付出信心,才施行神蹟。我不敢說聖經裡所有的神蹟都有人參與,但起碼有一個事實可以肯定,就是神喜歡和人一起工作。換句話說,神蹟不是神自己的工作,我們每一個人也需要創造神蹟。




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中,耶穌不是自動將所有人填飽,而是需要門徒及孩童投注信心。如果孩童不把他的五條餅及兩條魚和大家分享的話,這個神蹟是不會實現的。如果門徒沒有信心,不依從耶穌的吩咐去將餅和魚去分給眾人,這個神蹟也不會實現。大家要知道,要門徒當眾做這個可以說是白痴的行為是很困難的,因為這是擺明沒有可能的事情,要相當大的信心才可以。不過門徒最後都願意投注信心,去將餅和魚分給眾人,以致能夠親身經歷神的同在。

在耶穌履海中,門徒同樣要投注信心。當時天已經黑,而且狂風大作,海面翻騰,他們那些漁船自然飄盪得很厲害。根據舊約的偽經,有一隻獸叫做利維坦,負責攪動大海,使到世界混亂,是邪惡的勢力,啟示錄其中一隻從海上上來的獸其實就是指到這隻利維坦。對於猶太人來說,海是邪惡的,代表著敵擋神創造秩序的勢力。現在海面翻騰,對這班門徒來說,是非常可怕的。然後他們看見一個類似人影的東西在海面上飄來,自然更加吃驚。而這東西自稱為神,自然亦要付出相當信心。但最後門徒都願意去接祂上船。


信心vs.
行動

換句話說,神蹟需要我們投注信心,而且最重要的是,信心是會帶來相對應的行動。門徒因著有信心,便會將那些餅和魚派給眾人。門徒因著有信心,會將害怕化為喜樂,並接耶穌上船。信心不是單憑口說的,會帶來具體的行動。

信心vs.
理性

有時我們信主一段日子之後,我們的信仰會變得理性化,我們上主日學,我們查經,我們聽道,我們有很多理性化的聚會,我不是說這些聚會不好,但信仰事實上不單只認知,也要投注信心去經歷。哲學家John Lock說得好,信心是超乎理性,即是超乎你想像的空間。

框框

我們信主越久,我們越會加上一些框框。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,你初信主的時候,會比較容易經歷神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些框框。當我們初信主的時候,因為未有所謂的信仰框框,你便會用不同的方法嘗試經歷神,你不會怕妄求,你會放膽為自己的需要去禱告神。但隨著年日及經驗的增長,你開始明白什麼是妄求,這本是好事,可惜慢慢將我們起初的信心慢慢放下了。

見證

我記得我初信主的時候,什麼都求,因為我不知什麼是妄求,求成績、求不下雨去玩、求有好表現、患病時求神醫治等等,現在回想起來,雖然有很多妄求,但發覺我那時就在這些單純的妄求中,經歷到神的同在,看到很多蒙應允的,以致信心不斷增長。當信心有增長的時候,又用這單純的信心去祈求。後來我信主久了,明白什麼是妄求,於是祈禱的時候,就收儉了很多。

例子1

例如祈禱下雨或放晴,如果我為著不下雨去旅行的時候,同一時間可能神不應允農夫求雨水的禱告,當我了解這個事實後,我不敢再求神不下雨。當我為天氣禱告時,就變成了求神賜予合適的天氣。

例子2

又例如代求醫治,當身邊有弟兄姊妹患絕症時,我又不敢為他們求康復,因為知道神會有自己最好的安排及心意。於是祈禱時,就會求神減輕他的痛苦,又或者求神幫助他在患病的過程中經歷神。

空洞

驟眼看去,這些禱告都很合乎神學及合乎神的心意。但當日子久了,我發覺這種無寧兩可的禱告,並不能使我很好的經歷神,反而使到禱告很空洞。

放膽求
神蹟

當信心是超乎理性的話,我們其實可以放膽求,放膽去求神蹟,衝破一些信仰框框。有時可能求錯,可能我們祈求的未必是神的心意,但不打緊,神在我們禱告過程中會讓我們知道的,有時神不應允禱告會幫助我們更清楚看到神在自己身上的心意。如果太多無寧兩可的禱告,反而使你無法透過禱告去了解神的心意。

留意神蹟

當我們說投注信心的時候,就要放下框框,容許神有很多出人意表的事會發生,在合乎聖經教導底下,放膽去祈求一些不可能的事。祈求了神蹟後,在我們的生活中,亦要不斷留意神的腳蹤,每天神怎樣和你在一起渡過你的生活。用發掘神蹟的心態去期待每一天,這才算得上是投注信心。



總結

神蹟使人認識神,讓我們多些默想,神蹟讓我們認識到神的什麼屬性。神蹟使人經歷神,讓我們多些默想,神蹟讓我們看到和神之間的關係如何。神蹟需要投注信心,讓我們嘗試多些放膽去向神禱告祈求,以期盼神蹟的心去期待每一天。希望我們各位弟兄姊妹,每天都能看到神蹟。雖然不一定是超自然的神蹟,但希望我們每一天都能夠經歷神,這也就是耶穌為我們釘十架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