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必治

樂必治

引言

今天是我們身心靈康泰月的第二個主題,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樂必治,可能大家一想到樂必治,會想到一隻老字號的咳藥水。不過,無論樂必治是否一隻很有效的咳藥水,但極其量它只能幫你化痰止咳,然而,這隻咳藥水的名稱卻很有意思,樂必治,只要喜樂就已經能治好很多病痛。


笑醫百病

笑口常開能醫百病?報載日本科學家安排病人欣賞棟篤笑,以證明歡笑能喚醒人們的基因,刺激病人康復的能力。研究指出,人類製造蛋白質時,逾九成基因處於靜止或非活躍狀態,只要作出某些刺激,能令基因活躍起來。實驗顯示,最少23組基因在病人發笑後活躍起來,當中18組負責免疫、細胞循環等作用。歡笑果能治百病,有實驗為證,但這不算新聞,聖經在幾千年前早已說了:「喜樂的心乃是良藥」!中醫謂情志太過會損及五臟:怒傷肝,思傷脾,憂傷肺,恐傷腎,正如聖經所說:「憂傷的靈使骨枯乾」。負面的情緒的確會傷人,惟「喜樂」能使人身心舒泰。

心境

如果要分析現代人有什麼病,你可能即時想到有H5N1、H1N1或癌病,不過往往心靈內的病遠超過一切,而且,往往外在的病,都取決於你的心境。哲學也有相類似的理論,肉體只是人心靈的呈現。所以,如果我們能夠喜樂的話,就能夠醫治我們諸多的疾病,抵抗力也會更好。

物質

知足

現代人的其中一病態,就是不知足。不知足可以有幾個層面,一個層面是物質主義或享樂主義,最容易看到的是手機,不知為何現在的人總是要買新手機,無論學生或在職,都會定期換手機。當你有錢換手機,可能你會很開心,不過,你人生有多少時間是有錢可以買手機?最有趣的現象是,當買了新手機時,那種興奮往往最多只能維持一兩天,過多兩天又會看到有另一個款式吸引你。如果我們的目光,總是放在物質上,就總是不會滿足,也得不著喜樂。


比較

另一個層面是比較,現代人有很大的比較心,這種比較心從小便開始惡化。當你看父母已經知道,要子女學很多東西。他們好像沒有第二條路走,因為現今每個小朋友都懂得很多技能,如果不去學的話,就會覺得升中學就會很「蝕底」。所以,小朋友從小便已經不能知足,永遠要和強過自己的人比較競爭,而且總是在辛苦的壓力底下成長。試問他們怎樣才能喜樂呢?大人也一樣,所有公司都是強調競爭力,沒有競爭力的公司及員工自然會被淘汰,結果個個都擔心自己被裁而要自我不斷增值。不能知足,喜樂之也也被蠶食。

自我表現

另一個層面是自我表現,有一次我聽收音機節目,有個小朋友致電給麥Sir訴苦,他被父母責備,原來他的成績只有九十多分。有時實在很難想像,居然九十多分,仍要被父母責備,難道真的要一百分才滿意?試問在這種情況底下,怎樣才能喜樂呢?

知足常樂

無論是物質、比較心、或是表現上,當我們不能知足,我們就很難有一種喜樂。中國人說知足常樂,實在是充滿智慧的。

捉魚

有一個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, 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划著一艘小船靠岸。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黄鰭鮪魚,這個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抓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,還問要多少时間才能抓這麼多?墨西哥漁夫說,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。

寫意生活

美國人再問,你為什麼不待久一點,好多抓一些魚?墨西哥漁夫覺得不以為然: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!美國人又問: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什麼?墨西哥漁夫解釋:我呀?我每天睡到自然醒,出海抓幾條魚,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,再跟老婆睡個午覺,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,跟哥兒們玩玩吉他,我的日子可過得充滿又忙碌呢!

不知足
生活

美國人不以為然,幫他出主意,他說: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,我倒是可以幫你忙!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,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。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魚,再買更多漁船。然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。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,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。然後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生產、加工處理和行銷。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,搬到墨西哥城,再搬到洛杉磯,最後到紐約。在那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。墨西哥漁夫問:這又花多少時間呢?美國人回答:十五到二十年。墨西哥漁夫問:然後呢?美國人大笑著說: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!時機一到,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,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。到時候你就發啦!你可以幾億幾億地賺!然後呢?美国人說: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!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。每天睡到自然醒,出海隨便抓幾條魚,跟孩子們玩一玩,再跟老婆睡個午覺,黄昏时,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,跟哥兒們玩玩吉他!墨西哥漁夫疑惑的說: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?人的一生,到底在追求什麼?

小結

故事中的美國人,很明顯有齊上述三個不知足的層面,他重視物質,他有很重比較心,他也很著重表現,他不滿足於墨西哥人的生活,所以企圖改變他,讓他更有效率,讓他變成一個大企業,誰不知,兜了一個很大的圈子,原來目標是回頭過同樣的生活。相反,墨西哥人卻在知足上,能夠體驗到人生的喜樂。今天,你覺得你是一個知足的人嗎?會否因為經常不知足,以致讓自己失去了喜樂呢?我們嘗試學習欣賞自己所擁有的。

憂慮

倚靠神

第二種病態是我們太多憂慮,這些憂慮蠶食了我們的喜樂,所以我們要學習有效地面對憂慮及重擔。近代醫學界所謂身心互呼應,內心喜樂如有良藥,百病可癒;若然內心憂悒,身心鬱結,便會了無生氣。所以,一個人心情欠佳,不但免疫能力下降,叫人容易生病;據知許多癌症皆因而產生。保持心境愉快,不但免疫力加強,叫人恢復健康;更能裝備一個人,抱著喜樂的心境來面對時代的艱難!



喜樂的心乃是良藥;憂傷的靈使骨枯乾。(箴言17:22)喜樂並非心境、心情、情緒這麼簡單,「心」(לֵב)或是心靈是人類的思想、態度而言。所以喜樂是思想的事情,態度的問題;因此我們要建立內裡喜樂之生命時,必須從思想、態度入手。煩惱之所以揮之不去,是因為外界的刺激如藥物等,只會暫時影響我們的情緒,並未改變我們的心。

憂慮=
自我中心

要改變我們的心,就要建立我們對神的信心,這也是唯一的方法。為何呢?因為憂慮其實是自我中心的另一個呈現,憂慮是因為要靠自己解決一切問題,但又意識到自己的限制及力不從心底下產生的無助感,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將一份自我倚靠,轉移去倚靠神,將一切憂慮交給神,神就會賜我們出人意外的平安,給予我們喜樂。(腓4:4,6)

人vs烏鴉

昔日主耶穌用了一個很容易明白的比喻跟我們分享如何勝過憂慮,路12:22-25:「22耶穌又對門徒說:『所以我告訴你們,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,為身體憂慮穿什麼;23因為生命勝於飲食,身體勝於衣裳。24你想烏鴉,也不種也不收,又沒有倉又沒有庫,神尚且養活牠。你們比飛鳥是何等地貴重呢!25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?」飛鳥不耕不種,神尚且養活牠們,何況是我們人呢?因為人是按神形像而造,是神所造萬物中最尊貴的,神豈不更加照顧我們麼?

建立信心

不過,要將自我倚靠轉移去倚靠神,並不是這麼容易的,這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畢生要學習的功課,我們要不斷建立自己對神的信心,只有對神有信心的人,才能將自己的憂慮交給神,讓神去幫助我們。很多基督徒,只懂得用禱告將憂慮告訴神,但卻未能付出信心,結果仍是自己很多憂慮。所以,就讓我們繼續學習去禱告,除了將自己的憂慮告訴神外,也要學習信靠神會替我們開一條出路。如果你發覺自己對神的信心不足,我們可以效法一個人的禱告,這個人信心不足,但他這樣向耶穌禱告:「我信!但我信不足,求主幫助。」(可9:24)

忽略別人

付出自己

第三種病態,和前兩種有點相近,都是自我中心的。第二種病態是倚靠自己,而第三種病態,是忽略了別人的需要。生活充滿吊詭,當你想著為自己增加物質,增加財富,卻未必能使你得到喜樂;但當你願意去付出,放下自我,這樣才容易經歷那份喜樂。


自我中心

原來當你的眼光放在物質、或放在自己所憂慮的事情的話,你就會很容易看到自己的缺乏,「我沒有這款新的手機」、「我沒有最近的電子遊戲」、「我沒有時間做好這個Project」。但當你的眼光放在別人身上的時候,你就會看到兩件事情:別人的缺乏與需要及你自己所擁有的。

阿Q精神

有時好像有點阿Q,例如上星期奇師奶來了分享,她自己是單身家庭,四個女兒中一個弱智,一個思覺失調,自己又做了14次手術,但仍然靠著主得著喜樂。你可能同樣面對很多憂慮,但你聽到奇師奶的見證後,你可以阿Q地思想,我的經歷怎樣惡劣都不比她差吧!然後你可以藉此安慰自己,讓你繼續有勇氣面對前路。

轉移視線

不過,阿Q精神只能停在此處。作為基督徒,阿Q精神只能安慰我們去接受自己的命運,卻未必能帶給我們的喜樂。要得著這份喜樂,我們要學習付出自己。你現在有兩個選擇,你可以繼續將目光放在自己的缺乏或困難上,但你可以將目光放在別人的缺乏上,那麼,你所看見的自己,就不會只是自己的憂慮,而是自己所擁有及自己可以付出的。

神的介入

當你發覺你的有限,仍然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,這就是保羅自己所經歷的喜樂,因為正正見證到神在你們中間。真正的喜樂,就是能在生活中經歷神,經歷祂的帶領,經歷祂的安慰,經歷祂的供應。當我們在諸般缺乏中,仍能付出自己去幫助人,當我們在經過掙扎而去幫助人的時候,就看到神如何供應自己的缺乏及看到神如何介入。所以,就讓我們的眼光轉移,輕看自己的缺乏,就更容易經歷從神而來的喜樂。

忽略別人

總結

所以,就讓我們學習過知足的生活,我們不要看重物質,我們盡量放下一顆比較的心,也不要太介意自我的表現,嘗試欣賞自己所擁有的。我們也要學習去倚靠神,將自己的憂慮,憑著信心交託給神。我們也要學習付出自己,多留意別人的需要,在留意別人的需要時,就會發覺自己所擁有的,而且,當你發覺你能將有限的化為別人的祝福時,就會看到神在我們當中,就讓神自己成為我們的喜樂。